外媒:美国已失去“软实力”武器     DATE: 2023-10-03 01:26:11

原标题:全国新能源利用率处于较高水平

风电、光伏发电利用率分别达96.7% 、源利用率98.2%

本报记者 王轶辰

消纳水平是处于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准。近年来,较高我国新能源在注重数量快速增长的水平同时,消纳水平也不断提升 。全国专家表示,源利用率目前全国新能源利用率处于较高水平 。处于

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近日发布的较高数据证实了这一点。在各方共同努力下 ,水平全国风电、全国光伏发电平均利用率逐步提高 ,源利用率风电利用率由2016年的处于82.4%提高至2022年前11个月的96.7%;光伏发电利用率由2016年的90%提高至2022年前11个月的98.2%,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  。较高

消纳形势持续向好

我国新能源自2010年起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,水平并网装机容量快速增长。与此同时,电网建设和消纳机制相对滞后,加之新能源发电的间歇性 、波动性、随机性等特性,弃风弃光开始出现 ,并在2016年前后出现高峰 ,光伏电站被动晒太阳、风电机组望风兴叹,一些弃风弃光严重区域新能源建设陷入停滞。新能源发展的主要矛盾也逐步转为系统消纳问题 。

为提高新能源利用率 ,十三五期间 ,新能源开发布局的主导因素由资源条件转向消纳条件。一方面,通过政策机制引导新能源开发布局优化 ,在新能源消纳预警机制严控下,限电严重地区的新增建设规模受限;另一方面 ,国家能源局制定了《清洁能源消纳行动计划(2018—2020年)》 ,电网企业持续深挖大电网的灵活调节潜力 。在各方共同努力下 ,全国新能源消纳形势持续向好。

中电联规划发展部主任张琳介绍 ,在电源侧 ,我国统筹推进新能源开发建设和配套调节能力建设 ,加大煤电灵活性改造力度,2022年煤电灵活性改造规模超过1亿千瓦;分布式光伏占比逐步提高,有利于光伏的就近消纳 。在电网侧,统筹推进新能源和电网送出工程建设,加大优化新能源跨省跨区输送运行方式,加快配电网的改造和升级。在负荷侧,充分挖掘需求侧响应能力  ,以及发挥虚拟电厂作用等。在储能侧,加大抽水蓄能电站的核准建设速度 ,采取新能源配套储能。在市场机制方面,电力现货 、绿电交易等方式对新能源的消纳也发挥了积极作用。

发展储能促行业较快发展

在双碳目标推动下,新能源装机持续快速增加。大规模新能源发电接入电网 ,电力系统运行中的调峰资源不足情况进一步加剧,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压力持续上升。在这一背景下 ,加快抽水蓄能 、电化学储能等各类储能发展成为行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 ,储能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技术和基础装备。

为促进储能发展 ,有关部门印发了《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》《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(2021—2035年)》 。同时 ,国家发展改革委、国家能源局印发通知,加快十四五时期抽水蓄能项目开发建设 ,争取到2025年我国抽水蓄能投产总规模较十三五翻一番 ,达到6200万千瓦以上。

在政策的推动下,2022年抽水蓄能等储能保持了较快发展 。2022年我国投产28台抽水蓄能机组,合计880万千瓦 。初步预计 ,2023年新投产的抽水蓄能装机规模仍将超过500万千瓦,2023年底的抽水蓄能总装机规模预计将超过5000万千瓦。

需进一步提升利用水平

为进一步推动储能更好发展,中电联统计与数据中心副主任蒋德斌建议 ,优化储能配置和调运方式 ,提升储能利用水平。因地制宜配置储能规模和方式 。结合当地新能源消纳  、资源特性 、网架结构、负荷特性、电网安全 、电源结构等因素,具体分析各地系统调频、调峰需求 ,并综合煤电灵活性改造 、电网调节能力提升等实际情况 ,合理确定抽水蓄能建设规模和时序,以及新能源配置储能的规模和方式 ,避免资源浪费。健全储能设施运行机制,建立统一调度 、共享使用的协调运行机制 ,优化储能电站并网运行控制策略,提高储能利用效率。

在完善市场机制方面 ,蒋德斌表示 ,要健全新型储能电站参与电力市场规则 。各地方按照相关政策要求,加快完善储能电站参与电力市场相关配套政策及实施细则,保障新型储能更好地融入电力市场;完善新型储能参与电能量市场 、辅助服务市场等机制 。通过价格信号激励市场主体自发配置储能资源,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新型储能建设 。理顺各类灵活性电源电价机制 ,出台容量价格政策 ,尽快完善新型储能商业模式  ,促进新型储能、灵活性煤电 、抽水蓄能等各类灵活性资源合理竞争。

(经济日报)